叢林用刀
此文原刊載於已停刊《刀與生活》雜誌第3期2003年4月號
作者:Jeff Randall 南美祕魯空軍叢林生存學校的美國代表
翻譯:DSP
在叢林中活動時,刀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身處叢林之中,一刀在手,不但能建造遮風蔽雨的棲身之所,還能用刀來取得飲水、食物、生火,甚至用來指引方位。
在拉丁美洲的野戰部隊多半使用結構簡單的砍刀(Machete),而士兵們幾乎都會多帶一柄稍短的直刀,通常是低價格的制式軍刀,最常見的則是部隊公發的佩刀。
怎樣的刀適合在叢林中使用呢?不需要披荊斬棘開大道時,刃長七吋以下,容易磨利的刀就夠用。這時刀是多功能的工具,握把要能穩定、舒適地掌握,切割能力要好,刀也要容易磨利。因此多數會用在叢林裡的刀是採用刀身平磨(Flat Ground)的方式,刀刃部分極薄,便於切割。現代刀廠打造刀具有越來越厚的趨勢,太厚重的刀不但攜帶困難,切割也不方便。越薄的刀,切食物就越順手,砍木本植物(樹枝)也容易。
由刀廠Camillus Becker生產的BK7就是柄適合在叢林裡用的刀,越來越多在熱帶叢林中的野戰部隊採用這款由Ethan Becker設計的刀。這柄刀從設計到量產的時間很短,刀廠原本預計在2002年發表,不料美國在2001年受到恐怖攻擊,刀廠覺得美國大兵很快會被送到蠻荒之地去執行各種任務,因此立刻將這柄刀排上生產線,滿足軍方的需求。
不少特種部隊的士兵攜帶SOG的SEAL 2000型直刀,這柄刀號稱針對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Navy Seal)設計(不過,目前海豹部隊並沒有公發的制式配刀)。多數海豹部隊的成員會挑SEAL 2000,是因為這柄刀通過了多種測試。要得到海豹的信任,刀尖必須能承受重大的力量,刀身則必須有非常高的強度,刀刃的鋒利保持度、維持性、握把耐扭曲程度都得通過測試;加上砍、錘、撬、穿、刺測試,切割6種不同材質、尺寸的繩索,拔刀要安靜,刀身要低反光,戰士長時間握刀也不能滑手,才方便使用與操作。
這樣的刀當然也適合在拉丁美洲國家的士兵來使用,但中南美國家的士兵大半負擔不起價格昂貴的刀,他們只好挑便宜貨。最常見的刀就是由Camillus、Ontario及Ka-Bar等三家刀廠生產的Ka-Bar型戰鬥刀,這些刀相當耐操,不但適合戰鬥,也適合挖、撬、砍、錘、刺等不同用途。
其實在叢林裡,少有人用美式短刀(Tanto)刀尖(註:一種直線斜角刀尖形式)的刀。雖然不少求生專家和刀廠信誓旦旦地說美式短刀刀尖的刀適合用在野外,這根本是缺乏實際經驗的說法,這些專家跟刀廠只對賣刀有興趣,誰理會那種刀常在野外用?刀刃本身呈曲線的刀,不但從獵物上割肉方便、切食物、磨刀都容易。不然,去屠宰場看看屠夫都用什麼樣的刀。哪有屠夫用美式短刀刀尖的刀?他們多半用的是刀刃曲線飽滿,刀身較薄的刀。
中美洲國家的部隊,也沒機會用到特殊鋼材打造的刀;貧窮的開發中國家,誰有能力買用特殊鋼材鍛打的刀?一般碳鋼刀足矣;碳鋼雖然容易生鏽、卡髒污,但一柄會當多功能工具的刀,只要夠利就行。不鏽鋼刀當然好,只是價格太高,熱帶叢林用刀還是便宜的好。
另一種在叢林裡常見的刀,是瑞士刀(Swiss Army Knife)跟多用途工具鉗(Multi Tools),我跟中南美的部隊一起生活時,最常用的瑞士刀刀款叫Rucksack,是多用途折刀,裡頭有把非常好用的木頭鋸子,不管是鋸小樹、建臨時掩體、切骨頭、砍竹子,還是其他在叢林裡可能發生的情況都用得到。
前頭提過,除隨身佩刀之外,叢林裡活動的人最常用的是砍刀,在中南美常見的牌子有Tramontina、Gavilan、Ontario和其他不知名的品牌;砍刀才是實實在在的叢林必備良伴,不但能砍粗樹枝、砍樹、蓋木屋、殺鱷魚、剁獵物、走路當柺杖、爬樹還能當扶手(插在樹上),一把大概15塊美金,沒有別的求生工具比砍刀更便利。它還是很好的防身或殺人工具,這年頭在中南美死於砍刀之下的亡魂,大概跟被子彈打死的差不多。如果真要到叢林,千萬別買什麼求生刀,砍刀才是必備的刀,您的砍刀會比其他人的求生刀好用太多。
另外,別指望在拉丁美洲看到什麼鋒利異常、泛出青光的寶刀,一把砍、剁、切、撬、劈、刺、捅、割樣樣都來的刀鈍掉是正常的。這裡的人磨刀也是徒手磨刀,我的同伴們喜歡用多種號數合一(註:指的是具有不同粗細的磨刀石)的鑽石磨刀石,這種磨刀石又輕又小,刀磨起來也利。
如果常砍的是小樹枝,砍刀的刀刃磨得越薄越好;常砍的是粗樹枝,不妨讓刀刃稍厚一點,刀刃才不容易卡在樹裡。沒有磨刀石也無所謂,拿塊軟一點、平的岩石就能磨刀。找不到平的岩石?拿兩塊岩石,加點水先對磨一陣,就會有比較平的岩石,這樣也算是塊像話的磨刀石了。磨刀記得加水,不但能讓磨刀石上的研磨顆粒變小,還有清潔磨刀石的功用,磨起刀來更快。還有,忘了開鋒角度這回事,磨砍刀就不會太難。
刀鞘就看個人的偏好了,在潮濕的環境裡皮鞘不太好用,複合材質像Kydex、Concealex、尼龍或Cordura都好用些,其實所有人都用買刀時所附的刀鞘,如果破了,能補大家就自己補補算了。
在叢林裡活動,砍刀是不用刀鞘的,不是拿在手裡,隨手亂丟,就是插在地上,或放在背包裡。我還看有人用香蕉葉先把砍刀包起來,再放進背包裡,香蕉葉就算是個刀鞘了。最常用的砍刀刀鞘是膠帶,用一段膠帶直接把刀刃貼起來便算,這樣不但刀不會割破背包,要用的時候連膠帶都不用拔,一刀揮去,膠帶自然破掉,多好用!
大致來說,除了砍刀以外,政府公發什麼刀,大家身上就帶什麼刀。不管帶什麼刀,怎麼正確用刀才是叢林裡最要緊的。在叢林裡生活,人一定要跟刀相依為命。
註:
作者Jeff Randall現居美國,同時是南美祕魯空軍叢林生存學校的美國代表。
更多資訊請參閱:
http://www.jungletraining.com/
------------
附錄說明: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Bar
文中提到的Ka-Bar型戰鬥刀,是指這種美國海軍陸戰隊卡巴刀(USMC Ka-Bar Knife),官方名稱是二型格鬥刀(Mark 2 Combat Knife)或多用途刀二型(Utility Knife Mark 2)。卡巴(Ka-Bar)原本是設計生產這型刀的刀械公司名稱,但已變成這型刀的代名詞。它自1942年開始為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所採用,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各種戰爭,至今仍是現役裝備。設計簡單堅固,採用片刃直刀搭配弧形刀尖,加上一小段利於穿刺的兩刃刀鋒。Ka-Bar Mk2與模仿其設計的各種短刀,在美洲的軍隊之間廣泛使用作為工具刀。標準刃長為7英吋(約17.8cm)。
2.
http://www.amazon.com/dp/B001IPMG8K
這是文中提到的Becker BK7短刀,這把刀後來改由Ka-Bar公司取得權利生產。BK7採類似標準Ka-Bar Mk2的設計,刀刃長7英吋(約17.8cm),全長12.7英吋(約32.4cm),刀身厚0.188英吋(約4.8mm),重12.9盎司(約365g)。與原始的Ka-Bar Mk2相比,刀莖換成全刀莖(Full Tang)再由兩個護木板夾住並鎖了三個大釘作為握柄,這被認為是兼具簡單、堅固、好保養的握柄形式;缺點是握持舒適感不如用護木完全包覆刀莖形式。此外,握柄更改為適合正手握持的角度,尾端有穿繩洞可讓使用者綁繩環,這可套在手上就不易在使刀時脫手滑出,還有刀背上多了作細微切割時可讓手指定位的突起。基本上BK7還是一把老Ka-Bar Mk2刀,只是刀柄採用更堅固形式,且做了些方便的小改良。但更改為Ka-Bar公司生產後,Becker BK7於2014年現在是屬於需要約90美金左右的中價位刀種。
3.
http://www.amazon.com/dp/B005G2G2SQ
由文章作者Jeff Randall本人設計,ESEE公司生產的ESEE-6短刀。刀刃長6.5英吋(約16.51cm),全長11.75英吋(約29.7cm),刀身厚0.188英吋(約4.8mm),重約12盎斯(約340g)。風格類似前述的Becker BK7,只是稍短。同樣為片刃直刀搭配弧狀刀尖但取消了兩刃刀鋒(這影響不大,在北歐跟日本的傳統野外用刀也多是單刃刀尖),簡單堅固全刀莖(Full Tang)鎖三釘式握柄構造,握柄尾端有穿繩孔、刀背有拇指定位突起,設計確實簡單可靠。但2014年現在這是一把要價110美金起跳的短刀,並不算便宜。
4.
http://www.amazon.com/dp/B0007QCOSS
文章中提到的知名瑞士刀廠商Victorinox公司生產的Rucksack型瑞士刀。可注意它那把被特別提及的鋸子。2014年現在Victorinox製造的此型瑞士刀要價約40美金。
5.
http://www.amazon.com/dp/B000I6IN6O
這是文中提到的,Ontario公司所生產、美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採用60年以上的標準型18英吋南美砍刀(Machete)。刀刃長18英吋(約45.72cm),全長24英吋(60.96cm),刀身厚約3mm,重約600g。握柄採用簡單堅固的全刀莖(Full Tang)鎖四釘構造,握柄末端有突起讓用力揮刀時不易滑脫,也有穿繩洞。2014年現在仍然是僅要價20美金左右的低價刀種。
6.
轉錄者個人建議。如果作為預算不充足的基層士兵,或是一個不懂刀想要買幾把工具刀入門的人。首先,在自家附近的五金行、大賣場、露營用品店、刀具店等地方,找個有像Victorinox Rucksack瑞士刀那種鋸子還有其他自己有需求工具的平價瑞士刀或工具鉗,這種工具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用處。參考Ka-Bar Mk2、Becker BK7、ESEE-6的設計,買把類似造型但更便宜的鞘式短直刀。同樣地,買一把Ontario Machete或同樣便宜的低價南美砍刀。文章中特別提及的這幾款刀,都是簡單牢靠、操作容易、機能實用,適合給工具刀械入門者學如何用刀的設計。多功能工具折刀、鞘式短直刀、開山砍刀,這三種刀的組合在絕大多數野外活動中都有良好的效果。對了,要去野外時,記得帶萬用電工膠帶,這用法繁多無法在此說明清楚但真能救命,不只可當刀鞘而已。
參閱:
http://mariawl2014.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18.html
實用刀械─英國特種部隊教官解說野外求生刀
個人特別推薦一起看此文。此文教導挑選野外求生用刀的基礎理論,本文則說明在開發中國家實際於叢林中工作的士兵用刀現實狀況。
http://mariawl2014.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實用刀械─挑選實用工具刀械入門
此文給對市面上眾多刀種感到迷惑的入門者,一個挑選低價實用工具刀械的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